張復舜醫師

學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班
私立長庚大學醫學系學士

現職|
交感身心診所兼任主治醫師
大直進安身心診所專任主治醫師

經歷|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精神科成癮次專科研修醫師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精神科總醫師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精神科住院醫師

其他經歷|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志工
伊甸基金會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成員
 
主治項目|
成人身心問題、情緒困擾、關係議題、物質成癮與成癮行為、思覺失調症


個人介紹
 
我是張復舜,是個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擔任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志工、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成員逾五年。我很關注「人」的身心各個面向,而這幾個身份都幫助我對人們的身心有更多的理解。在照顧者專線,疾病當事人、照顧者、倡議者等等不同身份的夥伴讓我聽到醫院裡少有的真實而多元的聲音;在敲敲話團隊,我和夥伴一起進到案家做對話工作,從而體會到真實發生在病家的一切。因為有這些經驗,我更確信,精神困擾往往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各種生活壓力、人際與環境種種因素交織出來的痛苦;精神疾病也不單只是大腦生病,更不是只有心靈生病,而是一種身心兩者相互影響的受苦。所以,我在診間除了問診和開藥以外,也總是會和病人討論生活上的各種煩惱與疑難,希望能讓病人出了診間之後把這些討論的心得帶在身上,成為生活上的長期幫助。
 
 這樣的看診信念與習慣,也促成我選擇落腳交感工作。因為我很認同郭家穎醫師的理念,交感提供了許多人性化的工具,讓醫師不只是能夠開立藥物,還可以把清楚地把藥物知識帶給病人,讓病人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握感。我相信在交感,我更能夠帶給病人獨特而舒服的就醫經驗,不會再把看醫生當作是充滿壓力或是充滿挫折的事情。
 
 所以,十分歡迎任何人來談情緒困擾,以及生活上的大小煩惱。有時候即使困擾難以一時半刻解決,但是只要有人願意傾聽、陪伴,也許我們就能夠走得更長遠。希望我能幫助你走得更輕鬆、更明亮。
 
 
一本想分享的書
《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作者:譚亞‧魯爾曼;左岸文化出版。
 
 這是一本我和朋友共同翻譯的人類學民族誌,它解答了我當住院醫師期間冒出來的許多疑惑,也讓我對於有著「生物精神醫學」和「精神動力學」兩種典範的「精神醫學」有更深的理解,從而我也更知道自己能夠帶給病人什麼樣的幫助。如果你好奇精神科醫師是如何養成的,或是想知道現代的精神醫療為什麼是長成現在這個樣子,那這本書應該會帶給你許多的收穫呦。
 
研討會文章發表
張復舜(2022),〈兩種心靈的具身性:具有精神疾病經驗的精神科醫師的現象學探究〉。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22年會,國立中山大學。2022年9月24日(預計)。
 
專訪
〈很多時候連醫生也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只能併肩在路上──專訪《兩種心靈》譯者、精神科醫師張復舜、廖偉翔〉。2021年8月31日。
 
網路文章
〈受苦者的潛在療癒力——論精神疾病當事人作為心理健康臨床工作者的可能性〉。2021年11月20日。
 
翻譯文章
〈當治療師跟自殺搏鬥——從汙名和羞恥中釋放自己〉。2021年11月20日。 


看診時段|

【週一】晚上診(18:00~21:00)
【週六】上午診(09: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