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長|商業模式分析與設計、團隊組建與領導、財務管理、新聞議題開發、跨界資源媒合
隨著台灣社會對身心症狀汙名化的緩慢消退,越來越多人認知到就像身體會生病一樣,心理或大腦也會生病,願意鼓起勇氣向身心醫療專業尋求幫助;另一方面,隨著我們投入大量心力進行基層身心醫療第一線工作者的田野調查及訪談後,發現許多服務流程、輔助工具與溝通效率值得優化的痛點;因此我們在醫療專業的基礎上,大幅導入「設計專業」與善用「資訊科技」,應用設計思考、UI/UX、服務設計、資訊圖表 (infographic) 與懶人包設計、社群媒體衛教素材開發、Social CRM與聊天機器人來改善醫病溝通、達成醫囑落實與產出簡單易懂的身心衛教知識及線上藥物資料庫開發。
我們設計了寬敞而舒適的候診空間,窗外望出去就是信義路成排的綠樹;我們開發了對醫病皆友善且好用的線上掛號系統、用心規劃順暢而體貼的服務流程、建構了衛教資訊豐富的官方網站,為的是努力善待每一位上門的人,不論是醫師、護理師、藥師、患者或親友。
交感是一間小小的診所,卻有著大大的勇氣與夢想,期望陪伴每一個需要協助的夥伴,度過人生的風雨。
一個專業病人的告白
就像學校裡面一定同時有老師與學生一樣,一間診所或醫院不會只有醫生,還有病人.而我,就曾是郭醫師的病人,從小到大。
九歲那年我因為不明原因開始時常嚴重血尿,好幾次到醫院檢查血色素甚至低於7,爸媽跟醫生護士都嚇壞,常常要請假吊點滴打紅血球生成素,只知道腎臟持續發炎,卻又找不出具體的病因。
從那時候起我就每個月頻繁進出花蓮慈濟醫院追蹤檢查,成為我小學到國中時的回憶,而那些年的主治醫師,就是家穎醫師的父親,另一位郭醫師(郭漢崇醫師).他一直關心與細心地照顧我的腎功能與飲食、運動、飲水與鹽分攝取.就像一個健康教練一樣陪我長大,我有任何問題,隨時掛號回到診間,不論早上看了五十還是一百個病人,他依舊是微笑看著我這個孩子,給我充分的時間仔細問診、回答與安撫爸媽的焦慮與擔憂。
在我的印象裡,郭醫師從來就不只看見我的「病」,而是完整地看見一個好動、頑皮、不肯乖乖吃藥或收檢體、有喜怒哀樂的「人」,也照看著一旁焦慮的爸媽。
他知道我要好起來,不會只是做做腎臟超音波與穿刺、抽血與驗尿等生物醫學層面,更重要的是在專業、知識、心理與情感上支持我身邊的爸媽與老師等支持團隊,如何與他的醫護照護體系合作,陪伴我走過青春期的躁動與不安,恢復健康地走向下一段人生旅程.而我,也真的在上大學後恢復健康好起來了。
我當年不明原因持續的腎臟發炎血尿,後來才發現與遺傳性的自體免疫疾病:乾癬,有關。
就跟所有的自體免疫疾病一樣,乾癬是出了名難治的一種病,即便是最先進的當代醫學,都還無法根治.除了免疫系統病因複雜仍在持續研究中外,病情更與患者(也就是我)的飲食、壓力、情緒、作息、睡眠、家人與朋友社交關係、生活環境中的潮濕與乾燥程度都有關,範圍遠超過醫生的控制。
而我的乾癬也隨著我擔任記者、而後創業沒日沒夜的生活逐漸惡化,直到創業中期我長達數個月淺眠甚至連續幾週失眠到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痛苦到再也無法忍受,才終於克服了對於看身心科的羞恥與自責,鼓起勇氣走進年輕郭醫師的診間.坦承並細數自己的病況與痛苦.再次尋求專業幫助。
這位年輕的郭醫師就和他的父親一樣,在診間不疾不徐,視病如己的聽我描述出社會這些年來的過勞與壓力、壓榨自己身心而終於不支的歷程,除了安撫並以專業細問我失眠症狀的類型、說明療程的不同階段、為我解惑治標與治本藥物的必要與療程外,更多的是不只看到我的失眠與恐慌,更看到了我的症狀背後的成因與壓力來源,那其實就是他在努力認真理解眼前這位病患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過去,陪伴著我在每次回診時探討壓力來源與因應方式,緩慢但穩健前進地陪伴我走出第一段創業期的衰竭與心理疲乏、生活中難免的風雨,逐漸改善失眠的困擾,最後完全恢復自己能夠好好睡著與找回生活的平衡與平靜,我也重新快樂起來。
兩位郭醫師從生理與心理治癒我這個「人」的過程,除了萬分感謝外,更讓我體驗了化約式現代醫學少見的人性溫暖,他們並沒有把身體與心理生病的我,看成是一部壞掉的機器「修理」,而是把我看成是一個擁有生理與心理、不安、恐懼與勇氣、家人,完整的人,既「見病」也「見人」,既兼顧生理,也照顧心理與社會脈絡,很可惜,這些溫暖往往在講究效率與效益的健保制度下很難遇見。
歸納來說,我能好起來的原因,我認為在於回歸堅定照顧「人」的本質:大量充分的問診與治療的時間、重視個人化的醫病關係、教我辨識覺察與學會因應生活與社會關係中的壓力來源.我與郭醫師的關係,既是醫病關係,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醫院hospital 的字根來自於 hospitality(款待),而hospitality的字根則是 hospes,同時有「主人」與「客人」的意思,在中世紀的拉丁文裡,意思是照顧旅者、陌生人、朝聖者的地方,在中世紀,醫院就是一種旅館,只不過是屬於上帝的旅館(God’s Hotel)不分貴賤照顧病苦的人們。
hospes不分主人與客人的原因,在於主人與客人是相同的,即便當下不同,但那只是暫時的,主人有一天會出遊變成客人,客人會返家變成主人,那就是款待的真義,而在醫院(hospital)或診所裡更是如此,因為在醫院裡,每個主人肯定都會變成客人,每個醫生或醫院的創辦人,未來都會成為病人,成為需要別人照顧的人。
我也和家穎醫師在診間外人生的不同階段裡,主客互換,凝視與照顧彼此的痛苦,以友誼陪伴彼此度過許多風雨.無論是生活的,或是心靈的。
這位從不穿白袍的郭醫師,秉持著全人治療的理念,帶著源源不絕的理想主義與傻勁,願意為了超越自我的治療理念而付出,找我一起從頭建立起交感身心科診所、導入科技與設計,希望用我們想要的理念與方式來行醫,也培育更多身心醫學的醫護人才,攜手社工與社會團體共同照護,導入更多不同的療癒方式,藝術、戲劇、音樂、園藝治療等。
我們準備了安靜而舒適的候診空間,窗外望出去就是信義路成排的綠樹,設計了好用的線上掛號工具,規劃細心而體貼的服務流程,醫師細心問診,努力善待每一位上門的人,不論是醫生、護理師、藥師與病人。
這是一間小小的診所,卻有著大大的勇氣與夢想,陪伴每一個你度過人生的風雨。
A clinic that uses technology and design to make our customer experience better, deliver our service better, and make our operations more effic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