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環境介紹
療程介紹
前往線上自我檢測
掛號常見問題
生活壓力是我們理解身心不適為何發生的根源,也是我們找尋治療介入機會的線索。詳細釐清壓力事件的脈絡,我們得以認識患者的性格與思考模式,引導患者如何重新看待壓力,並且確認構成壓力事件的環境元素,與患者討論應對壓力元素的策略。
身心症狀繁複多樣,而許多難解的身體症狀亦是壓力所導致的產物。患者所感受到的任何不適及異狀,我們都會詳加體察並給予定義說明,讓患者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我們亦將竭力化解任何存在的身心不適,讓患者恢復穩定的狀態以面對既有的壓力。
在充分收集患者生活壓力事件與身心症狀的資訊後,我們會統整性地解說壓力事件如何逐步造成了身心症狀的發生以及個人功能的下降,繼而導致身心狀況進入惡性循環的變化之中,讓患者能夠清楚理解自己當下的狀態,藉以化解未知感所帶來的不安與憂慮。
治療是一個歷程,會區分出階段性的治療目標與評估指標,一步步朝向康復而推進。我們會詳細說明康復的步驟,化解患者對療程的未知與不確定感,並在治療的路途上時時讓患者清楚定位自己所在的康復階段。
生理性的藥物治療能夠迅速舒緩身心症狀、長期修復大腦神經,但只是療程中的一環,化解生活壓力才是根本之道;因此療程中還會透過心理層次的引導調適,減輕患者主觀的壓力感受,必要時再進一步轉介心理治療;我們也會從社會層次探討患者與壓力元素的關係,提出應對壓力元素的各種策略以供患者參考,並適時引介社會資源來支援患者的需求。
康復的路途不一定總是平坦順遂,可能存在各種變數:新增壓力、症狀復發、服藥出現副作用、療效停滯......參與治療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必然存在著各種疑惑,由此而生的不安感則會影響對於治療的信心與耐性。我們期望患者毫無保留地將心中的擔憂表達出來,讓我們能夠竭盡所能地說明解惑。充分獲得信賴的治療關係才能有力地支持著患者,踏穩康復路途上的每一步伐。
郭醫師的診間總是大排長龍,人滿為患,因他能跳脫主流精神醫學符合效率的診斷模式,仔細調藥,耐心傾聽,深刻並帶著情感地投入跟病患的治療工作裡,透過最低劑量的藥物與誠摯的溝通承接病患的苦惱,重新為病患創造連結,以讓病患安心復歸生活。
2019下半年我最嚴重的時候,常有負面想法、自殺念頭甚至無法繼續工作,目前則來到持續減藥的階段。兩年多來除了靠我自身的努力,也要感謝郭醫師專業的協助(問診、調藥等等)及不離不棄的陪伴,才能有如此的進展。
我很幸運第一次碰上身心症的困擾,就遇到了郭醫師。原本自己對於身心症抱持成見,更對服用藥物反感;所幸郭醫師總會不厭煩地再三回應我對於藥物的恐懼,並且耐心與我討論每個階段在現實中摸索、修正的方向,讓我透過想法、實踐的轉變,不繼續受困於情緒迷宮。
過去我對精神科的治療和藥物有很大的警戒心,一直將精神科放在「最後關頭才使用」的位置;但郭醫師詳細問診的方式、對身心狀態的理解意識,結合對藥物使用細心的觀察和知識掌握,每次看診都讓我感覺經歷「諮商+臨床」的同步關懷,他是位很好的夥伴和引路人。
郭醫師非常有耐心,關心及重視患者的問題和需求,並樂於跟患者討論解決的可能和方法。即便是小細節,郭醫師也樂於聆聽並與患者討論。郭醫師也特別重視患者有正確的用藥觀念和情緒的應對,會詳細解說藥物的特性和副作用,以及對應情緒時可以採取的策略或方式。